手机玩快三赢了很多钱
你的位置:手机玩快三赢了很多钱 > 新闻动态 >
遭腾讯减持,10%股权再被拍卖!和泰人寿还有30%股权被冻结
发布日期:2025-10-12 22:24    点击次数:178

10月23日,阿里拍卖平台上一场看似寻常的股权拍卖,却悄然揭开了保险行业一段鲜为人知、跌宕起伏的故事。

起拍价高达9196万元的和泰人寿10%股权,对于普通人而言无疑是个天文数字,但在保险业内人士眼中,这个价格却显得异常“便宜”,甚至令人心惊。毕竟,这稀缺的保险牌照,其价值远非数字能够简单衡量。

而更引人玩味的是,就在四个月前,曾被寄予厚望的“互联网保险”新贵——腾讯,已经悄然减持了其持有的1%股份。这家曾经风光无限的互联网巨头,为何选择在此刻抽身?和泰人寿究竟遭遇了什么?

股权困境:40%的阴影笼罩

先来看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:40%。这是和泰人寿目前被质押或冻结的股权比例,涉及6亿股,关联着四家股东。

其中,此次拍卖的栾川县金兴矿业所持有的10%股权(1.5亿股),早在2019年就已被冻结。事实上,早在2022年12月,这部分股权就曾尝试挂牌拍卖,但一周后又被撤回。官方给出的解释是“申请执行人撤回执行申请”,看似是债主放弃追债,但其背后的复杂性,恐怕远不止于此。

展开剩余83%

除了金兴矿业的10%,和泰人寿其余30%的股权也被冻结,而这些股东的名字——中信国安、居然之家、华融实业、山东地矿——在地产界如雷贯耳。2019年席卷而来的地产寒冬,让这些昔日的资金巨头一个个陷入困境,甚至沦为“老赖”。

更致命的是,根据相关规定,当大股东股权质押比例超过50%,便会失去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表决权。这直接导致了和泰人寿的治理几近瘫痪。2024年至今,公司已召开两次股东大会,但所有6个议案均未获通过,甚至连最基本的董事会工作报告都无法获得批准。一家保险公司,连日常工作都无法顺利开展,其未来堪忧。

腾讯退意:互联网光环下的亏损泥潭

今年6月10日,一则不起眼的股权转让公告,进一步证实了和泰人寿的困境。腾讯全资子公司北京英克必成,将其持有的1%股份转让给了深圳金世纪。虽然仅是1%的股份,但其背后的信号意义不容小觑。

回溯至2017年和泰人寿成立之初,腾讯带着浓厚的互联网基因入局,开业仅5天,互联网用户便突破60万。2021年,互联网渠道保费更是飙升至11亿元。在传统保险公司眼中,这样的成绩无疑是“开挂”般的存在。

然而,如今腾讯选择“撤退”,其原因一目了然,只需翻阅和泰人寿的财务报表便知。从2017年成立至2024年,和泰人寿仅在一年实现盈利,累计亏损高达13.1亿元。今年上半年,更是再度亏损1.76亿元。更为严峻的是,公司的净资产已从最初的13.77亿元锐减至2.11亿元,甚至跌破了15亿元的注册资本。

腾讯并非无视风险的愣头青。再强大的互联网思维,也难以抵挡年复一年的巨额亏损。与其继续“烧钱”,不如及时止损。

投资失误:雪上加霜的财务黑洞

如果说经营性亏损尚能用保险行业“七平八盈”的周期性规律来勉强解释,那么今年上半年爆出的两笔巨额投资损失,则让和泰人寿的财务状况雪上加霜,令人费解。

第一笔是H20杉杉1债券,本金2亿元,却出现了高达7592万元的减值。杉杉集团,这个曾经叱咤服装界的巨头,在转型新能源领域后却遭遇重创,今年2月被法院裁定重整,债券直接违约。

第二笔是20深业03债券,减值1614万元。这笔债券的发行方为宝能系旗下的深业物流。宝能集团的故事,地产圈内人尽皆知:姚老板从地产大亨的地位跌落,处处碰壁,牵连了众多投资者。

这两笔投资损失合计超过9000万元,而和泰人寿去年全年累计盈利才2900万元。这一下,相当于抹去了过去三年的利润,让前期的辛苦付诸东流。

更为令人担忧的是,今年上半年,和泰人寿的投资收益率仅为0.96%,在整个寿险行业中几乎垫底。一家保险公司,连最基本的投资都难以做好,又如何能为客户提供有效的保障?

高管空缺与薪酬之谜:管理真空下的怪象

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,和泰人寿的总经理一职,已空缺长达五年之久。2020年10月,首任总经理李玉泉因“个人原因”辞职后,该关键职位便一直无人接任。一家注册资本15亿元的保险公司,五年没有总经理,这在业内简直是闻所未闻的奇闻。

目前,和泰人寿的高管团队仅有四位成员:今年7月刚上任的副总经理崔传波、审计负责人薛蔚、合规负责人郝鹏飞以及财务负责人刘伟。然而,这些高管的薪酬却异常高企。2023年,最高薪酬达到692万元。2024年,虽然表述模糊为“200万以上”,但关键管理人员的总薪酬仍高达1989万元。公司巨额亏损,高管却能旱涝保收,这种逻辑着实让人难以理解。

是什么原因导致总经理职位长达五年悬空?是找不到合适的人才,还是根本无人愿意承担这份重担?抑或是,在复杂的股东内斗背景下,谁来担任这个“一把手”,都将面临烫手山芋般的困境?

稀缺牌照的诱惑:一个“坑”的价值几何?

回到开头的股权拍卖。以9196万元的价格竞拍10%的股权,意味着和泰人寿的整体估值不到10亿元。然而,公司在2017年成立时的注册资本就已高达15亿元。七年过去,非但没有增值,反而缩水了三分之一。

尽管如此,仍然会有人趋之若鹜。为何?因为保险牌照的稀缺性。全国范围内,不足200张保险牌照,新设门槛极高,审批严苛,无数资本大佬排队多年也难得其一。因此,即使公司亏损严重、股权纠纷不断,只要握有牌照,就有人愿意接盘。

接盘之后:一个重建的保险梦

但是,接盘者将面临怎样的困境?和泰人寿目前的状况令人担忧:40%的股权被冻结,导致公司治理机制近乎瘫痪,难以正常运营;多年的持续亏损,净资产不断缩水,财务基础岌岌可危;投资屡屡“踩雷”,暴露了其风险控制的薄弱环节;核心高管长期空缺,团队士气低落,人心涣散,整个公司如同风雨飘摇中的孤舟。

这样的公司,谁接手,谁就可能掉进一个巨大的“坑”。然而,保险行业特有的魅力在于,有人看到的是困境,有人看到的是机会。中国14亿人口,保险渗透率尚不足5%,这片广阔的市场潜力依然巨大。

和泰人寿的故事,折射出的是一个时代的缩影。2017年,在“互联网 万物互联”的浪潮下,腾讯、中信、居然之家等各路资本纷纷涌入,试图在这万亿级的保险市场分一杯羹。然而,互联网思维并未能颠覆保险的本质,亏损和风险依然如影随形。如今,地产商爆雷,股权被冻结;互联网巨头悄然退场。留下的,是一地鸡毛,和无数待解的疑问。

10月23日的拍卖,是否会有新的买家出现?或许会有。但这位接盘者,必须明白,他购买的不仅仅是10%的股权,更是一个需要从头开始、艰难重建的保险梦想。

中信国安,昔日的地产巨头,如今股权尽失;腾讯,互联网巨头,已然转身离去;金兴矿业,跨界保险的尝试,最终黯然退场。在这场资本游戏里,似乎没有真正的赢家。"

发布于:江西省